落雨

练习画图的号

© 落雨 | Powered by LOFTER

《江东梦》三刷试阅 / P1 / 初章 -- 第十章

CP策瑜。正史向。

--------------------------------------------------

三刷征集地址: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oq0.12575281.0.0.25911deb9lvv4j&ft=t&id=605275923966

QQ群: 935030389

(附带页面还有《吴戈江上》和我之前出的策马天下的cos明信片,以及最近画的358明信片)。

---------------------------------------------------

【初】

 

当人生走到尽头之时,你想到的人是谁?

 

我最想念的人,是我的父亲。

他是我一生都仰望的人。

那个人,是江东的英雄,是一场大火定下三分天下的男人。

 

周瑜,周公瑾。

 

我以他为自豪,为骄傲。我的一生,都在追逐他的脚步。然而,我注定无法如他一般,因为我短暂的人生即将结束。更因为,在我心里,他是江东的传奇,是谁都无法超越的存在。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周瑜长子周循,早卒。年仅十七。

 

很多人在周循的身上,都似乎看到了年轻时候的周瑜。只是周循的一生,比他的父亲更短暂。还没有真正地开始,便已经结束。

 

“主公,周循去了。”

“是么⋯好好安葬吧。另外,让人接大虎回来。”

当孙权从张昭那里知道周循去世的消息时,江东正值寒冬。

孙权从桌前起身走到窗边,纷飞的雪花吹进了房间。

 

吴地,向来是少雪的。

 

“公瑾去的那年,也下雪了⋯子布,公瑾离开,有多少年了?”

“回主公,已经八年了。”

“原来已经八年了⋯那么,兄长离开,也就是十八年了。时间真快啊⋯”

“是。”

“子布,我昨天梦到兄长和公瑾了。梦很长,很长⋯从第一次公瑾来拜访兄长,一直到他去世..一梦三十年⋯”

 

“这不仅是我的梦,也是这个江东的梦。也许,是江东告诉我不要忘记他们⋯更不要忘记曾经的自己。”

 

江东一梦百年。

 

 

 


【第一章】 乱世之始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及司徒校尉袁绍合谋诛杀奸佞宦官,后召凉州董卓入洛阳,由此天下掀起纷争的巨浪,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洛阳发生的大事,对于年岁尚小又相隔遥远的周瑜来说,并没有多少影响。然而当周瑜父亲和从兄的噩耗传回之时,周瑜才切身地知道,这个天下真的天翻地覆了。连带着彻底改变的,是他的人生。

其父周异和从兄周晖皆在董卓入京后遇害。周家,一下子落在了十四岁的周瑜身上。周家并没有得到两人的尸首,周瑜亲自刻了周异和周晖的灵牌,灵牌上的每一刀,都像是刻在他的心里,灌满了他的血泪。

 

 周瑜是一夜之间便成长的,不得不成长。

 

 周瑜决定带领全家迁至舒城大宅。在离开之前,他独自一人去了寿春,骑马在江水边走走停停。他知道,当他再次回到周家,便要面对与过往完全不同的人生。从今以后,他要担起对周家的责任。

 

周瑜后来的人生,在江东走出的每一步,都要付出无数的代价,无数的血泪。是他的,或者是别人的。

 

“前面快闪开!!!”

周瑜正坐在江边发呆,忽闻身后传来了叫喊声。周瑜身后是一位和他年岁相仿的少年,正骑着马直奔他所在的方向而来。少年的坐骑似乎受到了惊吓,少年虽尽力拉扯,但明显马匹已不在他的掌控之中。等周瑜转身看清情况之时,这一人一马已经冲到面前,连带着周瑜,两人一马,皆已滚进了江水里了。

“咳⋯咳⋯我⋯不会游水⋯⋯”周瑜本就不擅水,加之被卷下水时受了撞击,更是力不从心。只得呛着水求救于罪魁祸首的少年。

“喂!喂!你可别死了啊!醒一醒!”少年把周瑜从水里捞出后拼命摇晃周瑜。

“咳⋯咳⋯别摇了⋯没淹死也被你摇死了⋯咳⋯咳⋯” 本来没有什么事的周瑜,已经被晃得半死不活了。

“抱歉抱歉!你没事吧。”被周瑜这么一说,少年才后知后觉地停了手。

“没有大碍⋯”周瑜咳了几口呛进去的水,主要是缓了缓被少年晃晕了的头。

“今天本打算出门试试新进的马,谁知道它忽然不听话了,把你撞下水真的是很抱歉!”少年拱着手不停地向周瑜道歉。

“阁下不必如此,我并无大碍。”周瑜头不晕了以后,连忙客气地安抚面前的少年。看着面前少年着急的样子,叹了一声又紧接着笑了一下,说,“也许⋯你这一撞也不算什么坏事。”让少年这么一闹,本来十分低落的周瑜,心情似乎轻松了很多。

少年见面前的人笑得十分好看,生了结交之心。理了理湿透的衣服,拨了拨黏在脸上的鬓发,边做了一个别扭的拱手礼边说:“我叫孙策,字伯符。你叫什么名字?”孙策说完忽然想到,应该像对方刚才一样用阁下来称呼,只是现在改口已经来不及,不知对方会不会不悦。

周瑜并没有像孙策想的那样计较,只觉得面前的少年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此番样子倒是比往日里见过的人真诚得多,便笑着回:“在下周瑜,周公瑾。”

 

很多年以后,无论是周瑜还是孙策,都觉得当年两个落汤鸡一般的少年的初识并不怎么优雅。然而,即便如此,这样的相识,也牵绊了他们一生。

 

“你衣服都湿透了!不如去我家换一下吧,我家就在附近,我们身高差不多,你可以穿我的衣服。”

“这⋯不太妥吧⋯”虽然现在的这种情况是对方造成的,但是周瑜觉得去初次见面的人家中还是有些贸然。

“不要不好意思!本来就是我的不对!”孙策重重地拍了拍周瑜的肩膀。 

“那便叨扰了!” 

“你这人怎么这般客气呢!我们误打误撞,也算朋友了!我称你公瑾可以么?”

“自然可以。那我便唤你伯符了。”

 

孙策本想先去追回刚才的那匹马,再带着周瑜回孙家。刚行了几步孙策发现周瑜的不对,再三追问之下周瑜才说出自己方才被马踢到腰侧。孙策吓得马也不找了,硬是要背周瑜回家,周瑜当然是不好意思的,最后双方互相妥协,孙策搀扶着周瑜往孙家赶去。

“公瑾,你是哪里人?怎么我在寿春从没见过你。”路上孙策开始同周瑜闲谈。

“嗯,我家在江北。”

“那你怎么会到这里来呢?”

“我父兄去洛阳以前,曾带我来此游玩过一次,所以现在就想过来再看看。”周瑜皱着眉头露出痛苦的表情,也不知是因想到父兄的惨死,还是孙策撞到他受伤的地方。

 “周瑜?周⋯⋯”孙策先是低声念了周瑜的名字,后忽然大叫,“我知道了!周家!我听说过你父亲和兄长,可都是有名的人物!他们应该在洛阳做官吧,在外的大人都是很忙的!哎,我父亲也是啊,很少见到他人。前些年征讨黄巾军,后来又在长沙征讨区星,后来又⋯忘了说了!我父亲名孙坚。你应该知道的吧!他可是个大英雄!”说起他的父亲,孙策似乎就有说不完的话。

“是。”只不过他们永远都回不来了,后面这句话周瑜没有说出口。离去的人,再也回不来了。而留下的人,必须继续前进,周家,从今以后就要依靠自己了。

 

周瑜和孙策同年,两人相谈甚欢,孙策很少能遇到和自己这么相合的朋友,同时孙家上下对周瑜都很喜爱。所以当天周瑜换过衣服准备辞行回家的时候,孙策极力挽留周瑜在孙家多住几日。

“公瑾,你受伤了,在寿春修养一下,多住几日吧!多和我玩几天!我很少遇到能相处这么开心的朋友!而且权儿他们都很喜欢你,尤其是小妹,天天跟在你身后,都不理我这个兄长了。”

“过阵子我再来拜访,我家里有事情要赶回去。”虽然相处时间很短,但是孙策是个很好懂的人。周瑜觉得孙策豪爽之外还有一点霸道,不过这样直来直去的性子倒是很不错,让周瑜甚是喜欢。

“那说好了一定要再来找我玩!”

“定会来的,伯符你放心便是。”

“公瑾!路上小心!记得回来找我啊!”孙策对着周瑜离开的方向大喊道。

 

 

【第二章】总角之交 

“哎!好无趣啊!权儿,来让为兄看看!”自从周瑜离开以后,孙策觉得平常的日子过得更加无趣了。这日孙策在院中无所事事,恰好看到一旁正在练字的孙权,便疯癫癫地跑过去欺负自己弟弟,硬是抢过孙权手中的笔,打算在孙权脸上画个小王八。

“哇!!!”还只有八岁的孙权自然逃不出哥哥的魔爪。

“大哥!不要欺负二哥!”奶声奶气的孙尚香提着比自己还高的剑,歪歪扭扭地冲向孙策,为自己的二哥打抱不平,随后就是三个人扭打成了一团。

 

“孙伯符,你这个人怎么一点兄长的样子都没有。”孙策听到声音的一瞬间,愣住了。迅速地回头,看到周瑜笑着站在门口。

“公瑾!!!”孙策连忙甩掉左右手臂上挂着的孙权和孙尚香。一个箭步蹿到周瑜面前,将周瑜抱了起来。

“喂⋯喂⋯快放手。”被孙策这么一抱,周瑜脸不由自主地微微发红。加之孙策真的太激动了,抱得周瑜有点喘不过气来。

“公瑾,我这不是在家太无趣,天天盼着你找我,如今你可算是来了!”孙策拉着周瑜说话的时候,孙权和孙尚香也跑到周瑜身边,几个人把周瑜围着上上下下检查了一番,生怕比前几天缺点什么似的。

 

周瑜在孙策和他两个弟弟妹妹的死缠烂打下,最后决定在孙家留宿。

 “公瑾,我听说洛阳的事情了。上一次⋯真的抱歉。” 晚上,周瑜和孙策同榻而睡的时候,孙策终于说出了这几日他一直对周瑜的担心。

“我没事的,真的没事。”周瑜重复地强调,安慰孙策的同时,更是安慰自己。

“怎么会没事?”虽然是用着疑问的语气,但其实两个人都知道,孙策根本不相信周瑜的话。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我确实没有足够的准备。”刚说完,周瑜自嘲般地笑了一下,接着说道,“想来这世间也没有多少人能对这种事情有所准备。”

“你什么时候回舒城?”

“明日吧,可惜不能和你还有那几个小的多待几日了。”

“我陪你回去!”孙策忽然从床上窜了起来喊道。

“什么?”周瑜被孙策这一嗓子吓了一跳,愣是没反应过来孙策的意思。

“我陪你回舒城!我虽不能感同身受你的心情和处境,可我知道你的样子是故作坚强。也许我并不能帮到你太多,但至少可以陪在你身边。若是有什么苦恼,也可以和我说说;若是有我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义不容辞。”孙策握住周瑜的手腕,似乎是在用行动表达自己的义不容辞。

“伯符,谢谢你。”

 

孙策和周瑜在舒城的日子里,白天有时候会去江边骑马奔驰,周瑜最喜欢看阳光下江边溅起的水花。

偶尔,孙策也会戏弄一下周瑜。比如当两个人在江边慢慢地骑着马的时候,孙策会忽然将周瑜从马上推下去,然后看着湿透的周瑜哈哈大笑。

“孙伯符!!!你!!!你!!!”教养好的周瑜不会骂人,只能“你,你,你”地指着孙策,愣是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下面应该说什么才能表达自己的气愤。

“我怎么样?我这是让你这个旱鸭子快点学会游水,免得以后哪天不小心淹死了!”孙策强词夺理说着话,再加上一副我都是为了你好的表情。但是越看着周瑜的狼狈样子,越是觉得好笑,最后终于憋不住大笑了起来,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线。

“淹不死的,不是还有你么。”

“我才不会救你。你还是自己快学会游泳!”孙策虽然这么说,但是心里还是高兴周瑜的话。

周瑜忽然惨叫了一声,孙策慌忙望过去,看到周瑜在水中痛苦地挣扎。“抽⋯筋⋯了⋯”周瑜艰难地低喊。

孙策一看情况不好,匆忙跳下马冲进江中去救周瑜。结果等孙策靠近周瑜的时候,周瑜一把抓住孙策,猛地把孙策按到水里,让毫无准备的孙策呛了几口水。

“推我下水。我让你比我更惨!哈哈!”周瑜难得地大笑了起来。

“咳⋯咳⋯周公瑾!你耍我!你死定了!”孙策方才实在是慌了,没有多想就跳了下来,此时反应过来发现两人所在的区域江水还不到腰。

“哈哈哈!现在看起来,你比较惨!”

“是吗?我觉得现在就下结论,为时尚早了!”孙策拨了脸上的头发,一步步逼近周瑜,打算和周瑜来个“鱼死网破”。

 

孙策在周家住的这些日子,周瑜明显开朗了很多,毕竟在周家也没有其他和周瑜同龄的孩子了。所以周瑜慢慢有了心思,如果孙策一家能搬来一起居住就好了,毕竟周家的宅子大得很。

“伯符,我有事情想和你商量。”

“什么事儿?你说!”

“你和家人,愿意搬到舒城,同我们周家一起居住吗?”

“自然愿意啊!!”孙策还没有等周瑜把话说完,就已经同意了。

“喂⋯你决定得也太快了吧⋯”周瑜没想到孙策居然回答得这么快。

“这有什么,我说话算数的!我决定了就没人不会同意的。我母亲和弟弟妹妹都这么喜欢你,要是知道可以一起生活,定会高兴的。最关键的是,以后搬过来和公瑾一起住,我就可以每天见到你了。”

“那么,以后我们两家,就一起生活了。”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各地诸侯共同出兵讨伐董卓,建立了讨董联军。

 

“公瑾!各地诸侯共同兴兵讨伐董卓了!我父亲也在其中,可以为你父兄报仇了!”此时的孙策满心期待,以为远方诸侯们能够以此平定混乱的天下。

然而讨伐董卓的联军,并未有人们期望的那么好。

“公瑾!听闻各地诸侯根本没有真正出兵去讨伐董卓!这些诸侯个个驻足观望,没有一个敢出战的!整日龟缩不前,只知聚在后方饮酒作乐!”孙策气愤地拍着桌子,自己的手拍得通红也不自知。倒是周瑜看到,连忙拉过孙策的手阻止他,心疼孙策的手,更心疼桌子。说不定再拍两下,这桌子就碎了呢。

“那些诸侯都各怀心思⋯每个人都害怕自己的出战会让其他人捡了便宜,说到底,都是贪生怕死,除了你父亲和曹操,没有一个配得上英雄这个称呼!”整个联军中,真正同董卓开战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孙坚,另一个便是曹操。

“虽然曹操兵败汴水,可是他是除了我父亲,唯一肯出战的人。不过最厉害的当然还是我父亲!他斩杀了华雄!还大败了吕布!我以后也一定会同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大英雄!”孙策虽然性格上比周瑜冲动了些,但其实也比同龄的孩子们成熟稳重得多。只有在提起自己父亲的时候,他才真正地看起来像个孩子。“公瑾,以后我们一起征战沙场。平四海,终乱世,可好!”

“好。”

“那公瑾你可要一直在我身边!”

“自然。”

为了孙策要成为大英雄的志向,两人每日更是勤加苦练,日常互相比试多数是打成平手,偶尔若是孙策占了上风,必然是一整天都乐得很开心。但若是论到琴棋书画,孙策是比不了的,总是当周瑜的手下败将,从未有过例外。最后只能用“战场杀敌比的是勇猛,会那么多诗词歌赋没有用。”来为自己辩解。

 “伯符难道不知道‘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这句话么?”

 “算了算了,比不过就比不过,我承认了。”败下阵来的孙策转念又笑了起来,一手揽过周瑜的肩膀说,“反正公瑾你会一直在我身边,有公瑾在,万事无忧,公瑾就是我的谋略!”

 

也许,正是因为年少时孙策说的这句话,或许在更早的某个时候,便让周瑜决定了他今后的道路。为孙家,为江东,付出一生的心血。十年,又十年。直到死才停止。

 


【第三章】孙家变故

讨伐董卓的联军,最终还是瓦解了,既出乎意料却又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各路群雄谁也不肯真正地出兵征讨,只知保全自身,互相估量和盼着他人出战。最后又互相结下怨恨地无功而返。孤军奋战的,自始至终就只有曹操和孙坚。然而只靠孙坚一人的英勇,根本无法拯救联军的瓦解。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被刘表部下黄祖于岘山埋伏,暗箭所杀。一代英雄孙坚,在讨董联军瓦解后,成为了袁家两兄弟争斗下的牺牲品。

 

“夫人⋯公子⋯孙大人他⋯他去了⋯”日夜兼程赶回来报信的士兵气喘吁吁地说出了噩耗。

“你说什么!你再给我说一遍!”孙策上前一把抓住报信人,大声地吼问。他不相信这个消息,这个人一定是谎报!怎么可能!父亲他怎么可能死!父亲是不败的神话!是这世上少数有资格称为英雄的豪杰!他还盼着父亲凯旋归来!

然而如今,回来的不是父亲,而是父亲的死讯⋯他还记得上次父亲离开之前曾答应自己,下次回来就让自己跟随左右,带领自己驰骋沙场。他还盼着以后跟随父亲作战时让父亲看到自己能成为像他一样的英雄。

“假的!!!一定是假的!!!你们搞错了是不是!!!”

“公子⋯这是真的⋯真的⋯”报信人被孙策扯着衣领,在孙策的怒火下不得不断断续续地再次告知孙策真相。

“我才不相信!!!你们瞎说!!!都滚!!!都给我滚!!”孙策将人推开,像是要甩掉手里什么污秽的东西一样。孙策歇斯底里地掀翻了屋中所有东西以后,力竭一般地将自己摔倒在地,一遍一遍地重复说着:“一定搞错了⋯一定是错的⋯父亲⋯怎么会死⋯不会的⋯”

 

伴随着孙坚的离去,孙家似乎一夜之间崩塌了。而其中,最受打击的便是孙策。

“策儿,别太伤心。”吴夫人虽难过却表现得十分坚强,也许她早就对这一天有准备了。

“大哥⋯大哥⋯”“伯符哥哥⋯”而对于孙权和孙尚香以及另外的两个年幼的弟弟来说,他们还意识不到孙坚的死代表着什么,甚至不明白什么是死亡。

孙策对众人的话都好像没有听到一般。对他而言,逝去的不仅仅是父亲,更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是他人生的道标。

 

“大家都先回去休息吧。伯符这边,让我说说看吧⋯”面对此时孙策的处境,周瑜想到了三年前的自己。那时候孙策陪在他的身边,而如今他自然是要陪在孙策身边,陪他渡过这个难关。

“伯符,你听得到我的话么?”周瑜站在孙策的门外,轻轻敲了几下门。

“⋯”然而,回应周瑜的,只有沉默。

“伯符⋯”门没有锁,周瑜轻轻一推,门开了。

“⋯”

“伯符,我们都知道你难过。可现在还不是难过的时候。你要振作,你是长子,是长兄。你是孙家以后的依靠。”

“⋯”

“伯符。你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话。伯符!你倒是振作一点啊!”周瑜站在孙策身旁,俯望着一旁的孙策。

“孙伯符!你给我振作起来!”看着孙策对自己的置之不理,周瑜终于忍不出了,吼了出来。

“不要管我⋯你们都不懂⋯都不懂⋯”孙策在此刻也许根本没有思考过,自己对周瑜说的这些话是否合适。

“我不懂?孙伯符!也许谁都不懂,可是我不会不懂!我娘早逝,董卓进京又杀了我父亲!连我从小就敬重的兄长也同时遇害!要比惨,我更胜于你!你现在跟我说我不懂?你把自己关在这里有什么用!哭有什么用!是男人的话就振作起来!”周瑜一边说一边把孙策扯了起来,将孙策拉到自己面前,逼着孙策不得不把周瑜的每一个字都听得清清楚楚。

“公瑾⋯”孙策意识到自己真的说错了话。他知道,他现在所承受的这些事情,周瑜比他更早经历,然而周瑜当时却能一个人坚强地撑起了周家。再看看此时的自己,却这般自暴自弃的模样。

“孙伯符!你太让我失望了!现在的你,还哪里能看出雄心壮志!”周瑜其实是个心善的人,或者说有一点心软。若不是此刻为了点醒孙策,他是绝对不忍心说出这些话。“孙将军是去了,可他也不愿看到现在再赔一个你进去!难道你不知道孙家有多需要你振作么!难道你不知道,我多么不希望看到你现在的样子么!你到底还是不是我认识的孙伯符!”周瑜扯着孙策吼着,他的手开始不受自己控制地抖了起来。

孙策被周瑜彻底地骂醒了。像是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不知道如何回答。

 “是谁说要成为英雄的!是谁说要同我并肩作战的!是谁说要一起平四海终乱世的!那个人是你啊!是你孙伯符!”

孙策用力地擦着眼泪,另一只手缓缓覆上周瑜颤抖的手。“对⋯那个人⋯是我。对不起⋯公瑾⋯我都记得!是我说过,要成霸业,要平四海。我没有忘记。”

 

 

孙策在第二日同周瑜辞行。在周瑜看来,这样的孙策才是他所认识的孙策。有雄心壮志,欲争霸天下的孙伯符。

“公瑾,我要回曲阿为父亲守丧。我没有忘记我的理想,更没有忘记我们共同的壮志。”

周瑜虽不舍孙策的离开,但他相信暂时的分别是为了更远的未来。“吾与汝俱少年,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孙策带领家人,离开了舒城。到曲阿为孙坚守丧两年。

这两年,天下继续翻天覆地地改变着。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司徒王允连谋吕布等人,终于将董卓铲除。同年,长安被李傕,郭汜等人攻占。天下被各路诸侯竞相分割。

 

孙坚死后,其旧部被袁术收编,而孙家情势不容乐观。孙策手中没有半兵,脚下没有寸土。

孙策并不喜欢袁术,虽然还说不上厌恶。孙策知道,杀死自己父亲的是刘表手下黄祖,然而自己父亲和刘表之间的战争,却是因为袁术和袁绍之间的兄弟阋墙。所以不久之后孙策投奔袁术实在是因为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无奈之举。

  

 

【第四章】吕范之难


孙策在曲阿为孙坚守孝结束后,听从吴夫人的建议带领家人迁到了江都。

江都,是徐州牧陶谦的地盘。自孙策来到江都以后,陶谦十分忌惮孙策,便想要给孙策使些绊子。然而陶谦又不想行事过于明显,恐损害他的名声,于是在陶谦的授意下,江都县开始从孙策的身边找点麻烦。

这日,孙策刚回到府中,得知吕范被江都县县衙抓了去,理由是吕范为袁术的细作,来江都别有目的。

“胡说!”孙策气得将桌子上的茶杯狠狠地扫落,茶杯碎了一地。

“公子,勿动怒!”家中的下人连忙上前相劝,面对这位脾气暴躁的大公子,如果不赶紧拦着,保不准等会儿宅子的顶梁就要被拆了。

“明明就是诬陷!子衡跟在我身边这么多年,一直是我孙家的人。什么时候成了袁术的细作!不行,我要把子衡带回来!”说罢便冲出府,直奔县衙准备讨回公道。

 

县衙既然敢凭空捏造罪名抓人,就自然做好了孙策上门讨人的准备。这人,自然是没被孙策要回来。孙策回府以后细想了想这件事情,他虽然平日里不是什么谦逊之辈,但也没做过什么得罪他人的事情,思来想去最后只能想到陶谦。如果这件事真的是陶谦所为,或者是陶谦手下的人所为,那想要带出吕范,绝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一连几日,无论孙策如何想办法,都没有将吕范救出。

孙策也不是没有想过直接去找陶谦,可一则他受不住这个气,让他去找陷害自己的人求情根本不可能;二则陶谦既然暗中给他下绊子,那他就算去了也绝对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公子,你当真准备劫狱?”询问孙策的人叫孙河,字伯海。是孙坚族子,少时便为孙坚心腹从讨四方。孙坚死后,孙河独自回到孙策身边跟随孙策。是在孙策最艰难时期伴随孙策的少数人中的一个。

“自是当真!再拖下去,子衡只怕命不久矣。”孙策打听到吕范在狱中每日都被施以重刑。实在是等不了从长计议了,只能选个快速有效的办法。

“公子可知晓这其中的利弊。”此事不论成败与否,以后江都不会有孙策的容身之地了。说不定陶谦此时也正希望孙策作出这个选择呢。

“我自然知晓这其中种种,只是如今子衡有难,我怎能坐视不理!若是为了保全我一时而让子衡就此⋯我做不到!你们既然选择跟随在我身边,我就一定要护得你们周全。”

“既然公子已经决定,那伯海愿和公子一同前往。”

 

一番商讨之后,孙策挑选了几个有本领又靠得住的人,连同孙河一起闯入关押吕范的地方,但一路上并未伤人,只是将狱卒打晕。吕范被用刑不浅,若是再迟几日怕就只能见到尸体了。

“子衡!子衡醒醒!是我,我来救你出去!”孙策拍着吕范的脸,压低声音唤着吕范。

“公子⋯你怎么来了!”吕范目光已经有些涣散,用了好一会儿才看清楚面前的人是谁。

“当然来救你了!我再不来你就要被打死了!你这次受的罪我记住了!以后我非杀了他们为你报仇不可!”孙策一边说着,一边同孙河等人手脚麻利地拆掉吕范身上的枷锁。

吕范想要拒绝,但因身体虚弱使不出力气,只能声音虚弱地说:“公子万万不可⋯当年我幸遇公子收留才得以有今日⋯如今我还没有报答公子,却让公子犯险...这万万不可啊。”

“就算我把你救出去,我看他江都县的人又能把我,把孙家怎样?虽然孙家不如从前,但我还不至于连你们都保不住!”

“公子你想得太简单了,你有没有想过,江都县他们哪里来的胆量,又为什么要陷害我?”

“自然知道!是他们背后的陶谦想害我!陶谦表面一副君子作风,其实最是虚伪奸诈,一把年纪了居然容不下我们这孤儿寡母,竟然作出如此下作的事情。”

“公子你知道⋯公子你现在来救我,不正中了陶谦的圈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的罪名是洗脱不掉的。公子你还是走吧!子衡这条命就让他们拿去!子衡就算死,也不愿连累公子。”

“胡说!我孙伯符是不顾兄弟情义的人么!”

“公子⋯”

“闭嘴!我孙伯符决定了事情,任何人都别想改变。我已经决定要救你,再说什么都没用!”此时众人已将吕范身上的枷锁全部拆去,其中两人一左一右地架着吕范,而孙策和其他人则在前面开路,出去的时候顺手又放走了其他几个含冤入狱的人以混淆视听。

“公子⋯公子对子衡的恩惠⋯子衡此生都不会忘记⋯愿一生为公子效力⋯”

 

当晚,吕范被孙策救出来后,孙策安排吕范带着吴夫人母子先行到曲阿的吴景处躲避。孙策带人救吕范之时,众人都遮挡了面貌,官差事后去孙府也并没有找到吕范。所以就算心里明知道是孙策做的,但一则没有证据,二则陶谦还未有下一步的指令,也就暂且将孙策的事情放到了一边。

只是这之后,江都的人对孙策则是避之不及了,那些曾经跟孙策称兄道弟或者妄图巴结的人,全部不见了。毕竟谁也不愿意惹火上身。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争霸天下,并没有孙策想的那么简单。而比争霸天下更难的,是人心叵测。如此的变故,让孙策坚定了决心,他一定要掌握到自己的势力,如此才能护得身边人的周全。

   

 

【第五章】名士张昭 

 

距离救出吕范已有半月,孙策在院中同孙河喝酒。酒过三巡后开始叹气:“父亲去世已经两年了⋯我接管了孙家,可是孙家却一日不如一日。这样下去,何谈报仇,我连好好管理孙家都没做好。我实在是太没有用了。”

“公子不要如此想,公子的能力远胜旁人,只是还没有遇到让公子展示能力的契机罢了。”孙河的话并非场面话,皆是他真心想法,只是这些话说得再多,也难以安慰到孙策罢了。

“前几日又收到公瑾的来信了,他问我近来在江都的情况。我不知道该如何给他回信⋯现在这个样子,应该会让他失望吧。”

“公子为何不写信让周公子前来相助?”

“我虽有这等想法,可如今我们在江都的境地,公瑾来此也难解眼下的局面,说不定还会连累他。”

“公子,其实还有一人。”孙河忽然说。

“伯海说的是哪位?”孙策连忙追问。

“我听闻名士张昭日前正在江都为母守丧,只是我听闻张昭很少接受别人的拜访,也不愿做人幕僚。曾经更是拒绝了陶谦的邀请而被陶谦监禁。就连大将军何进,司空朱俊还有司空荀爽的征召都拒绝了。” 孙河说了这些以后,又补充道,“但我觉得公子应该前去一试,若真的能得到张昭的帮助,那公子定是如虎添翼。”

“这位张先生我略有耳闻,只是没想到如此有骨气,我倒是想见上一面。”孙策完全没有因为孙河对张昭的描述而退却,倒是更引得他好奇,顿时也不再忧天悯人,恨不得马上登门拜访。

 

“公子请回吧,我家先生身体不好,不见客。”孙策已经快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听到这样的回答。这半月来,孙策几乎每日前来拜访,但都被以各种理由婉拒在门外。只是不知道这借口是对所有人,还是单单对他孙策,但孙策觉得张昭并非同江都的其他人一样。

孙策又在门前站了一会,才转身离开张府正门。这次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转了方向绕到张府后门。然后轻轻松松地翻墙进了张府。

张昭家中并没有什么仆人,孙策偷偷摸摸地在府里转了一圈,最后在院子里的树下找到了张昭。这个拒绝了三府征召,拒绝了陶谦邀请的名士,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双鬓却隐约看到几丝白发,睿智而清雅。

当孙策出现在张昭面前的时候,张昭抬头看了一眼孙策。没有惊讶,只是伸手指了指对面另一张石椅。孙策见此便没有客气,坐了下来。

“在下孙策,孙伯符。久闻先生大名,前来拜访。”

“这也算拜访?”张昭说的同时,伸手指了指远处的院墙。虽然语气不是很好,但脸上并没有动怒。

“先生一直避而不见,我这也是无奈之举。很多事情,如何做的过程并不重要,最终得到的结果,才是重要的,先生觉得呢?”孙策虽然是在为自己翻墙而入辩解,却是话中有话。

“你想要的结果,我未必帮得上忙。”

“先生,方今之时,汉室衰微,天下大乱,难道您不想有一番作为么?”

“子布本就是江东微末之士,也不想追求功名利禄,恐怕没什么可帮公子做的。”

“先生何必如此谦逊,我知先生才华横溢,前来一会,只希望请得先生帮助。”孙策最不耐烦说话拐弯抹角,说话从来都是直来直去。

“那么我问你,你最终想要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张昭正了正身子,直视孙策。

“我父亲孙坚与各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功业未遂,却被黄祖所害!我⋯”孙策说着,略微激动地站了起来。然而孙策还没说完,便被张昭打断。

“那这是你的私人恩怨,何必来找我。”张昭完全不被孙策的激动情绪影响,只是淡淡地喝着茶,顺便说了一句话。

“先生说的是,这是我的私人恩怨,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然而我并非只想要报仇。我更希望结束这个乱世!这才是我最终想要的结果。我知先生有一身才学,先生为何宁愿闭门不出,也不愿帮助天下苍生?”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会有人因为你的举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先生!这个天下是不会自己平息战争的!总需要有人站出来!想要得到结果,必然要有牺牲!意图改变天下,就必须有双手沾满鲜血的准备。我知先生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我自是明白。”

“我们虽不幸生逢乱世,但却不应任听天命。先生有如此才华,如若能相助于我,那是我巨大的荣幸,等他日我血仇得报,霸业得成,四海便可得平,这不仅是我的迫切愿望!以后更是先生的不朽功绩!难道先生真的愿意看天下大乱而无动于衷么!”

“我对功名利禄并不在意。”张昭虽又重复了一次说过的话,但听起来却不如刚才一般强硬了。孙策知道,张昭开始被自己的话说动了。

“先生仁慈不愿手染鲜血,可是先生应该知道,即便没有先生亦或是没有我,也定会有其他人去推动这个天下。既然总要有人去做这件事情,难道由我们自己去做不是最好的吗?与其将希望寄托在旁人的身上,先生不如看着我的所作所为!我有信心,先生选择我,绝对是不会错的!”

对张昭而言,所有曾经邀请过他的人,都比眼前这个刚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半大小子更有权势、更有地位。可是张昭却从孙策的眼中看到了,他在那些人那里不曾看到的真诚和希望。

“那好!我和公子约法三章!如果公子能答应,我便相助!”

“先生但说无妨。”

“一:父仇不可操之过急,须从长计议。二:不牵连无辜,征战必要善待民众。三:将来必要勤政爱民,以德治四方。”

“我必不负先生所望!”

 


【第六章】再会周瑜


得到了张昭的支持,孙策便马不停蹄地赶到舒城。

 

当周瑜打开周家大门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是愣住,第二个反应是怀疑自己是在做梦,第三个反应是⋯关门!于是“砰”的一声,周家大门被周瑜狠狠地关上了!

“公瑾,开门啊。是我啊!”孙策捂着被门狠狠打到的鼻子喊道。要是站得再近一步,怕就是要样貌全毁了吧。

“你怎么在这里?”周瑜受不了孙策在门外的鬼哭狼嚎,只得开门。

“哎!公瑾,我难受,需要休息!你不让我进门吗?”

“孙伯符,你被马踢了么?”周瑜心里虽然心疼孙策,但嘴上还是要讽刺一番。

“倒是没被马踢,不过刚才被你家的门撞了鼻子⋯”孙策故作委屈地揉着鼻子,同时大摇大摆地“闯进”周家。熟门熟路地跑到周瑜书房,霸占了周瑜放在窗边的软椅。

“说吧。你怎么忽然来了。”周瑜进屋,扫了一眼四仰八叉躺在软椅上的孙策,自己走到了桌案前坐下。

“前阵子你给我的那封信,我不是还没回吗。我今天来亲自回信的!”

“如果真是为了回信。那不是你脑子被马踢了,就是我被踢了。说吧,有什么事情,能让你这么高兴地赶来。从我看见你到现在,你的牙就一直露在外面。”

“知我者,公瑾也。公瑾,我得到了张昭的支持!所以一时高兴,就想亲自前来告诉你这个好消息。我亲自来,可比写信快多了!何况我很久没有见到你!也甚是想念!”

“真的!张昭先生愿意帮助你!”周瑜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站了起来,大步走到孙策面前狠狠地拍了孙策肩头。孙策猝不及防地被“袭击”,略微呲了一下牙。

“那是自然,也不看看我是谁。我可是孙伯符。”孙策一边揉着肩膀,一边得意地说着。

“是,是,是。那之后你有何打算?”周瑜搬了张椅子坐到孙策旁边。

“我同张昭先生商讨了一番,打算投奔袁术。”孙策对于这个决定也是不满,不自觉地皱着眉头。

“这⋯”周瑜自然十分不赞同这个决定,但他知道孙策不会随意做出这个决定,于是接着又问,“可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之前⋯”孙策将吕范一事从头至尾地讲述了一番。

“竟是如此!你日前信中瞒得倒是紧,你可有受伤?”周瑜想要上前查看一番孙策,随即又想到这都过去半月,就算受伤也好得差不多,何况以孙策的身手和他刚才讲述的过程来看,定是没有任何损伤的。周瑜笑自己急得冲昏了头,又坐了回去接着说:“原本按照吴夫人的想法,在江都发展一番也未尝不可,只是如今出了这事,江都确实呆不下去了。可是投奔袁术⋯”

“公瑾,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这世间实在太难有万全之策了。袁术虽然为人骄豪猖狂,勇而无断。但是他和我父亲,对比其他人来说,还算是最有交情的。而且我父亲的旧部都由他收编。若是袁术肯把父亲的旧部归还于我,那我便有了可以争霸天下的资本。”

“可袁术断然不会将你父亲旧部归还你的。”

“公瑾,你先不要把事情想得那么糟糕好吗?”

“不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糟,而是你把事情想得太好。”周瑜在看待问题上比孙策更冷静,而相对的,孙策比周瑜更加有魄力。这两个人,周瑜更善于长远的谋划,孙策更善于冲破面前的困境。

“伯符你要不要考虑一下去丹阳?丹阳虽然也是要听命袁术,可毕竟你舅舅和堂兄都在丹阳。”周瑜本想跟孙策说,让孙策回舒城。可是他知道孙策定然不会安于在舒城的日子,便只是想想而没有开口。

“公瑾,我不想再等下去了。我怕再这样下去,永远都无法为父亲报仇。”

周瑜看孙策难过,自己更是难受。他与孙策同样都有丧父之痛,他理解孙策的痛苦和想为父报仇的心情。周瑜并不是不想报仇,只是董卓已死,而洛阳,真的是太远了。

同时,周瑜更是心疼眼前失落的孙策,最终还是松了口:“那就按照你决定的去做吧。”

“公瑾,有些事情不去尝试,怎知结果。即便最后失败了,后悔了,也好过我因为自己没有去尝试去努力而悔恨当初。何况我是孙伯符,我绝对不会为自己最初迈出脚步的决定后悔。”

是啊,世上没有什么决定是万全的。如果不去尝试,怎么知道最后的结果,如果不去努力,怎么知道是否能成功。周瑜此时觉得,也许这几年的自己过于小心翼翼了,在名为周家的这个牢笼中不敢迈出脚步。

“无论以后结果如何,我都会支持你!”是啊,这样的孙伯符,便是我周公瑾认定的霸者。便是我许诺下誓言愿意辅佐的人。

“公瑾,你要不要同我一起前去。我希望你在我身边。”

“如果你这句话早说几日,我定义无反顾。只是现在迟了。”说完周瑜轻叹了一声。

 

原来不久前袁术曾派人来邀请周瑜,而周瑜以身体不好推辞,为了让袁术派来的人相信周瑜所说属实,周瑜还特意非常逼真地吐了几口鸡血在那人面前。表现得十足一个风吹就倒的病秧子。如果现在周瑜跟随孙策前去袁术处,有麻烦的不仅仅是周瑜,更是孙策。袁术不管如何,都是一方诸侯,三番四次被周瑜拒绝已经很是恼火,如果这个时候周瑜却随孙策出现。对于袁术来说,自己竟然比不上一个毛头小子,到时候袁术对孙策肯定心有不满。

 

“那,为兄便只好再多等你些时日了!可别让我等太久!”

“我还是那句话,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好!”

 


【第七章】丹阳受挫

事情的发展,正如周瑜所料。对于孙策希望袁术归还父亲旧部的请求,袁术婉言拒绝了。

袁术是在怕孙策么?也许是,也许不是。即便有一丝这种想法,袁术也绝对不会承认。在袁术眼里,孙策只不过是个毛头小子。即便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可是孙策现在还不是老虎,袁术是不会让孙策成长为老虎的。但袁术也看得出孙策的才能,所以袁术虽然不帮助孙策,但是更不能放虎归山地让孙策离开自己的范围。

袁术最后留下孙策,派孙策去丹阳招兵。

 

丹阳,自古乃兵家要地。可是孙策无官无职,丹阳的兵并不是那么好招的。庆幸的是,丹阳太守吴景是孙策的舅舅,而丹阳都尉孙贲是孙策的堂兄。孙策在二人的帮助下,总算勉勉强强募集了数百人。

 

这日,孙策带领募集的士兵在城外训练的时候,遭遇山贼祖郎袭击。

孙策虽然英勇,可是却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孙策募集的这些士兵,别说杀人,就是杀过鸡的怕是也没有几个人。而祖郎他们却不同,他们本身就是贼寇,靠打家劫舍生活。杀人跟吃饭喝水一样,是生活中的基本活动。

面对祖郎的袭击,孙策方面毫无招架,很快就败下阵来。

“哈哈哈!听说你小子是孙坚的儿子。你父亲也算响当当的人物,怎么会有你这么废物的儿子!你叫声爷爷听,我倒是可以饶你小命。”祖郎和孙策的堂兄孙贲积怨已久,奈何一直找不到什么机会找回颜面,如今遇到孙策,对祖郎而言是难得的大好时机。

“呸!还不知道谁叫谁爷爷呢!”祖郎的侮辱让孙策十分气愤,气祖郎,更气自己的不争气,竟然如此无用,被区区贼寇打得如此狼狈。

孙策在祖郎的攻势下连连败下阵来,到最后已快没有招架之力。当祖郎大刀砍向摔倒在地还未爬起的孙策时,孙策绝望地想:难道就要这样结束了么?

就在孙策不甘地闭上眼睛的瞬间,忽然一只羽箭正中祖郎右臂,孙策闻声后马上睁开眼,连忙跃起,一手夺过祖郎的武器,再一脚踢飞祖郎。待孙策回头,发现是堂兄孙贲带领一队士兵赶来相救。

而在孙贲旁边拉着弓箭的人,正是周瑜。

 

孙贲和周瑜虽然击退了祖郎,然而孙策等人还是受到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实力的差距,经验的缺少,人数的劣势,都让孙策一败涂地。

 

孙策在丹阳养伤的时候,思考了很多。

虽然初到袁术那里没有要回父亲的旧部,可是来到丹阳以后自己募集了百名士兵,本来以为这是他的开始。然而,却不是。来的时候豪情万丈,如今却变得两手空空。无论对谁,这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是对好胜的孙策。

“伯符,男儿总要经历一些挫折才能成长。” 

“公瑾,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继续走下去⋯也许你说得对,我把事情想得太好了。所以现在才会变成这样。” 这些年孙策处处受挫,实在是不易。

“伯符,你还年轻,我们还年轻。正因为我们现在还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可以一次次地失败,可以一次次地再爬起来,因为我们现在输得起。以后的道路还长。只要走下去,一定会成功的。”

“几年前就是这样,如今几年过去了,我仍是无所发展,甚至更不如从前。”

“就再等几年,会好起来的。”周瑜只恨自己不能陪在孙策身边,若是有他在,或许孙策的情况会好上一些。

“公瑾,我第一次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人死去却无能为力⋯也第一次杀人⋯我以前总把打打杀杀挂在嘴边,可到现在我才真正地见证死亡。那些人,虽然相识不久,却已经是我的兄弟,可是现在除了我,都已经不在了⋯这比当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让我更感到真实⋯”孙策哽咽地说着话,却强忍着没有流泪。

“⋯”周瑜伸出自己的手,紧紧地握住孙策攥着的拳头。“伯符,我会一直在你身边,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无论你跌倒多少次,我都会在你身边。我认识的孙伯符,一定能够继续前进的。”

“这次我爬起来了⋯希望以后再也不要跌倒⋯因为跌倒一次的代价太大了⋯我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承受得住⋯”

“即便有一天你跌倒爬不起来,我也会扶你起来。如果你还不起来,我就算是拉就算是扯就算是打,也一定不会任由你趴在原地的。”

“从今以后,我孙伯符!绝不会让今天的事情再次发生!”绝对不会再因为自己的无能,自己的懦弱,而无法保护身边的人,眼睁睁看着他们的离开。


 

【第八章】攻占庐江 

周瑜是听闻孙策在丹阳募集士兵才想来偷偷探望一下孙策,本打算第二日便回舒城,没想到孙策发生这番事情,便又多陪了孙策数日。见孙策伤已经痊愈,重要的是心境没有消沉,便辞别孙策和吴景,孙贲等人。临行前还请求吴景和孙贲不要把他的状况以及来探望孙策的事情向外人说。吴景,孙贲都是孙策的自家人,自然答应帮周瑜保密。

 

袁术是个不值得信赖的人,不能成大器。这是孙策很早就知道的,也是周瑜早就说过的。但是当袁术说要将九江太守的位置给予孙策之时,孙策还是相信了。并不是孙策好欺骗,而是孙策在这种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袁术给的条件,即便只存有一丝的希望,孙策也愿意一试。

然而袁术食言了。不出所料。

“小人!”孙策真想当着袁术的面,指着袁术骂这句话。

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即便有多大的委屈,也只能咽下去。

 

“伯符最近可好?可有觉得我给你安排的职位不妥当吗?”

“多谢大人关心,一切都妥当。”妥不妥当还需要问我?

“那就好。我和你父亲交情深厚,如今他去世了。我理应好好照顾你,不会亏待你。我可是把你当做我自己的儿子看待。”

“大人抬爱。”当儿子对待?当孙子差不多吧。孙策此时觉得袁术的每一句话,都让他恨不得甩手走人。实在听不下去了。

“这样吧,庐江太守陆康,我觉得是该换个人坐他的位置了。不知道伯符可愿领军前往。若取得庐江,庐江太守的职位,就交给你了。”

“这⋯”孙策琢磨不透袁术的想法,不知道袁术是不是又在耍什么心思,一时间迟疑了下。

“怎么,伯符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觉得我还会骗你不成。”袁术笑眯眯地看着孙策,努力扮演一幅慈爱的长辈模样。

“伯符愿为大人效力!拿下庐江!”

 

“公子,你真的打算去攻打庐江?”

“是的。”

“可是袁术他的话,十有八九是假的。”

“我自然是知道,但总要一试。”

“公子既已决定,那我自然是全力支持。就算事后袁术食言,但打下庐江的名声,对公子也是有好处的。”

同孙策对话的人,姓朱名治,字君理。随孙坚多年,当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被升为督军校尉。孙坚死后朱治在孙河之后前往孙策处,辅佐孙策。如果说吕范和孙河是孙策患难与共的好兄弟,那朱治便是对孙策不离不弃的长辈。

 

袁术低估了孙策的能力,没想到孙策居然真的攻下了庐江。

“报告公子!庐江城门已经攻破!请公子移步庐江太守府内。”

“好!兄弟们这些日子来辛苦了!随我进入庐江城内!”孙策进入城内,安排好军队的驻扎,便带了身边几个亲信直奔太守府。

陆康在孙策开始进攻几日之后,本来就不年轻不太健康的身体,因为庐江城守不住而一下子病了起来。待孙策攻入庐江,陆康已命不久矣。

“咳咳,孙策⋯我陆康今日落到你手中,便任由你发落⋯只是⋯希望你不要为难我的家人⋯咳咳⋯我当年没有看得起你⋯是我陆康的错⋯咳咳⋯如今你挥兵攻进庐州⋯也算报了当年的怨⋯”

“不必再说下去。我不会为难你的家人的。”孙策不想再听陆康的忏悔,他看不出来这是陆康真的对当年的事情有所悔恨,还是想保全他的家人不得不做的姿态。至于当年的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

当年年少的孙策信心满满地去拜见陆康,自认为应该得到陆康的盛情款待。结果陆康却只派了一个小小的主簿接待自己。那时候的自己确实对此事心怀不满,可是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久到这事情自己都快要忘记了。随着岁月的成长,孙策他早就意识到,那时候的自己,确实也没有什么值得让别人看得起的地方,有的只是他的自以为是罢了。

当年如此,那么现在呢?也许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吧。孙策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觉得自己距离想要的目标还有很远很远,远得似乎看不到尽头。

 

孙策想着以前的事情,在路上不小心被什么人撞到了。待孙策低头看下去,发现是个小小少年,十来岁左右的年纪。孙策看那少年眉清目秀甚是可爱,顿时也不想陆康的烦心事,倒是和眼前的孩子搭上了话。

“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庐江城被袁术派来的孙策攻占了。大人们都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是好。今日也不用读书了,我就一个人跑出来玩会。”

“你知道庐江被攻占了,还敢一个人在外面跑,你不害怕么?”

“为什么要害怕?袁术派孙策来,是想将庐江纳入自己掌下。现在庐江已经被攻占,他们接下来理应安抚民心,肯定不会滥杀无辜,所以根本不用怕啊。”小少年说得头头是道。

“哈哈!看不出来你小小年纪,说话倒是条理清晰句句在理!”

“这些道理,难道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么。”

“那可未必。至少在我看来,能看清情况的人少之又少。而你却是少数能看懂的其中一个。”正如少年所说,孙策是绝不会为难庐江,更不会为难陆康的家人。陆康也许真的老糊涂了,才会以为孙策会为难他的家人。而那些慌乱逃离的人们,更是可悲。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陆议。你呢?”

“孙策。”孙策低头冲少年露出了一口白牙。

“孙策?”少年此时还在想,这个孙策是哪个孙策。莫非是他认为的那个?脸上的表情一会间变了好几回。

“就是你想的那个孙策!”说着搓了搓少年的头顶。走了两步以后又转身对少年说,“等你长大了,说不定是个人才,到时候记得来找我。”

 

这一年,陆逊的名字还是陆议。这一年,陆逊年仅十二岁。这是陆逊第一次见到孙策,也是最后一次。很多年以后,当陆逊和自己的夫人在院中陪伴着孩子们玩耍的时候,总会想起这一生仅见过一次的岳父大人。

 

那个江东传奇中的霸王,那个和周都督一同被江东当作传说的男人。

 


【第九章】脱离袁术

 

 “公子。袁大人的来信。”孙策攻占庐江的第二天,便收到了袁术的来信。

“袁术⋯这个小人!!” 当孙策读过以后,将信件愤怒地拍在了桌上。

“公子?袁大人来信可有什么事情?”

“准备启程,回寿春。”

“公子?这就回去了?袁大人不是说庐江拿下,公子就是庐江太守么?”

“哼!小人的话永远不能信。”

袁术的来信,是孙策一直在等的庐江太守任命文书。只可惜,被任命人,不是孙策。是袁术的老部下刘勋。孙策也不是没想过直接占着庐江不走从而脱离袁术,只是孙策知道,他这次出征袁术派了不少人在他左右,美其名曰是帮助,实则是监视和控制,若他“图谋不轨”,这些人定然会有所行动。而且孙坚的旧部仍在袁术那里,他根本没有办法霸着庐江,只能咬牙切齿地将庐江太守的位置让给刘勋。

 

孙策回到寿春以后,一直要求拜见袁术,而袁术却一直托病不见。让孙策无从质问如今的状况。

孙策气了几日也就作罢了,重新振作起来开始谋算着接下来的事情。这日,朱治前来。

“君理在此有何事?”

“公子,君理有一事想与公子讨论,不知公子可有时间。”

“那是自然,但说无妨。”于是孙策和朱治两人进了书房,关了门商讨事情。

 

“公子,君理觉得你本不应该去攻打庐江。如今庐江攻下来,但庐江太守却是刘勋,当日我便提醒过公子了。”

“事已至此,现在说还有什么用!”孙策听到朱治这么说很是不悦。

“公子出发之前,我就万般劝告公子,但是公子执意前往,公子如果当初听我劝,也不会发生如今的事情!”

“朱治!你这是什么意思!你现在就是摆明了在说我的不是?”本来孙策就因为庐江的事情而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寿春以后袁术又闭门不见让他更加暴躁。现在回了自己府里,还要被朱治教训,气得孙策一手掀了身前的桌子,整个府里都能听到响声。

 

朱治和孙策的对话,自然都被袁术派来监视的人听了去。

“这么说,朱治和孙策为了庐江一事起了很大争执?”

“回大人, 正是如此。”

“对了,上次派人去说服朱治,结果如何?”

“这⋯回大人,朱治他拒绝了。”

“是吗?没事,不是你们的问题。这个结果也是意料之中。朱治在孙坚期间便为孙家效力,如今也算孙策的长辈,况且他本来就是反对孙策为我效力的。如果轻易便被说服的话,也就不是我觉得有用的人才了。如今他们两人产生分歧自然是好的,若是能继续发展下去,那孙策对我们的威胁就更小了。至于说服朱治一事就暂且放到一边吧。”

 

孙策和朱治之间的矛盾,照着袁术的期盼越来越严重。最后以朱治愤怒地辞别而告终。

“再大的问题,也有解决的办法。朱大人何必选择这种解决办法。公子现在身边正需要我们,这个时候朱大人你怎么能离开公子?”辞别之日,前来相送的吕范和孙河希望能够挽留住朱治,然而朱治此意已决,任吕范如何劝说都没有用。

“罢了,子衡。朱大人既然已经决定,我们便无需再阻拦。大人一路保重。希望他日我们能再次共事。后会有期!”孙河知道劝说朱治没有什么意义,便也不愿费口舌了。

“伯海,后会有期!子衡,后会有期!要成长为一个足够能帮助公子的男人!”

就这样,朱治离开了。袁术知道朱治要离开的消息,派人前去招揽,但朱治以想要修养一段时间为由婉拒了。因为朱治拒绝的态度并不强硬,让袁术觉得招揽此人或许还有希望,便并没有阻拦他的离开,想着等过些时日后再做打算。一方面,袁术虽然惋惜没有马上将朱治纳为己用;但另一方面,他高兴于孙策身边少了一个有分量的人物。

 

朱治离开不久,孙策便开始忙碌起来。因为他谋划很久的事,要开始真正地落实了。

“公子,周公子的来信。” 吕范发觉最近孙策和周瑜的来信较比之前往来频率高很多,而且内容似乎也比以往多,孙策看到来信以及回复信件时也表现得十分认真。他隐约感觉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于是直言询问:“公子,你最近和周公子来信十分紧密,是在商讨什么事情么?”

“子衡,准备一下,不日我们便要离开寿春。我今日去与袁术说此事。等他同意并且把我父亲旧部归还于我,我们便可以出发。”

“公子确定袁术会让我们走?”

“此事我与公瑾已准备多时,这次一定要脱离袁术,成败在此一举。”

 

孙策要求离开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事情起因要从刘繇此人说起。刘繇乃是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扬州的治所在寿春,但是当刘繇达到寿春时,发现寿春已经被袁术派的人占据。于是刘繇到了扬州所属的丹阳,但是丹阳的吴景,孙贲也是听从袁术的,所以刘繇又被送到曲阿。刘繇此人也非无能懦弱之辈,遇到这种情况自然受不住气,于是便在曲阿起兵。

起兵后,刘繇出兵将吴景,孙贲从丹阳赶走。如今吴景和孙贲两人逃到历阳。历阳在横江和当利口之间,东可击当利口,西可攻横江,是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袁术命两人在历阳进攻横江和当利口,可惜攻打了很久,都没有进展。

而孙策,正要以请求帮助自己的舅舅和堂兄为理由,正大光明地离开袁术。而袁术方面也急迫地需要拿下两地铲除刘繇,但一时之间也没有其他可用的人才。袁术虽然意识到孙策会是将来的威胁,但是目前认为还是控制得住,加上之前庐江一事孙策也乖乖地回来了,再三考虑以后同意了孙策的请求。

于是孙策顺利地得到袁术的同意离开寿春,并要回了自己父亲的部分旧部。

 

“子衡!伯海!袁术已经同意归还我父亲的部分旧部,我们今晚便启程!”孙策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以为还要和袁术磨蹭些时日,不然早就收拾好行囊,何必现在匆忙得像是逃命一样。

“公子,袁术不是说让我们三日后启程么?”吕范一边配合孙策收拾东西,一边问。

“也许袁术明日后悔了,不让公子离开呢?我看公子的决定是对的,我们越早离开越好。只要尽快离开袁术身边,即便袁术后悔,也没办法叫我们回来了。”对比吕范,孙河明显想得更加多。

“伯海说的正是我意。你们在府中收拾,我去调动父亲旧部。夜间汇合。”

“是!”“了解!”

 

于是孙策当夜带领一千多的孙坚旧部,离开了袁术。而这一千多人中,有程普、黄盖、韩当、凌操等等。

 

至此,孙策才算踏出真正的争霸脚步。

 

“公瑾,当初我答应你的,宏图霸业!四海平生!”

【第十章】江东双壁

 

[公瑾,一切皆以安排妥当。我们历阳相见。]

 

“公子,孙公子的信只写了这一句话。”

周瑜在院子里练剑的时候府中收到了孙策的来信,周瑜并未停下而是让身边的婢女帮忙读出信的内容。帮周瑜读信的小婢女,是周瑜在深冬下雪的时候捡到的,因江东很少下雪,所以周瑜便给这个孩子起名为阿雪。

阿雪多大年龄,她自己也不知道,不过应该是比周瑜年小的,虽然是周家的婢女,但周瑜一直把她当做妹妹看待,吃穿上也比一般百姓家的女子好上很多,平日周瑜也会教阿雪读书写字,半年多的时间阿雪便已经学习了很多。所以没有什么机密的信件,周瑜会让阿雪读给自己听,也算是锻炼阿雪的识字。

“看来相会的时间比我预计的要早。阿雪,帮我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周瑜收到孙策的信以后并没有直接前往历阳和孙策会和,而是先到其叔父那里请求兵力和粮草的帮助。

“公瑾,叔父知道你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可你和孙策小子都还未及弱冠之年。孙策在袁术手下的事情,我也听过一些,虽然在对袁术此人的想法上叔父和你们一致。可丹阳乃是袁术治下,我若是调用兵粮与你相助孙策,便是逆了袁术的意。并不是叔父不帮你,而是你要有理由能让叔父信服啊。”

“我的才能如何叔父应也知晓,伯符是我十分欣赏的挚友,叔父也知我交友甚是挑剔,能入我眼的绝非凡人。伯符曾替袁术攻下庐江,足以证明其本领超群。未及弱冠又怎么样。霍去病十七岁便已经征战匈奴,勇冠三军。以前是我太过小心谨慎不敢迈出脚步,如今我与伯符两人联手,定能成就大业!还望叔父助我们一臂之力!”周瑜所说,言辞恳切,让周尚觉得,自己的侄儿和孙策,也许真的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罢了,罢了。未来也好,天下也罢,也许都要托付给你们年轻人了。叔父就且信你和孙家那小子。这就私下拨些兵粮与你,但你可要小心行事,万万不可让人知道是我所为。否则我们周家都要遭殃。”

“多谢叔父!”

 

“公瑾!公瑾!”

历阳城门下,一身白衣的周瑜早已等待很久。孙策自能看到周瑜的身影开始,就大叫着周瑜的名字。行至周瑜身前停了马便一个翻身跳下,然后一把将周瑜抱个满怀。

“你能不能不要每次见面,都这么鲁莽。”周瑜想起来当初他再回寿春孙府的时候,孙策也是这般高兴得把他抱得快要喘不过气。

“我对公瑾甚是思念!恨不得时时刻刻都留你在身边嘛。”孙策说着好话,不情不愿地松开抱着的周瑜。

“别说些没有用的了。快进城吧,张昭先生早已在多日前就到此等候你了。”孙策自计划前往历阳后,便派人将张昭等人陆续送离。

“对了,公瑾,我给你介绍一个人。” 孙策招呼不远处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对周瑜介绍,“这小个子叫吕蒙,字子明。我在来的路上遇到的,追了一路定要跟着我,就收下了。”

“子明你好,在下周瑜,字公瑾。以后大家共同帮助伯符,等有一日伯符成就霸业,你也一定会成为一名大英雄。”

“周公子夸奖了⋯”吕蒙有点害羞,说话声音就差自己都听不见了。他早就听说过周瑜的名字,跟着孙策以后也想过会有见到周瑜的一天,只是没想到今日就会见到,所以着实有些紧张。

“不过,子明要成为英雄,还要多努力长高才是。”孙策拍了拍吕蒙的头,大笑着走开。

 

公元194年冬,兴平元年。孙策受命平定江东。周瑜带兵粮于孙策在历阳会合。揭开了孙吴霸业历史的开端。

 

孙策和周瑜,后世并称其二人为“江东双璧”。


评论 ( 5 )
热度 ( 17 )